走遍香港252條公共屋邨 — 北區

梁啟智
Jun 16, 2021

公屋之旅來到差不多要終結的時候了,心情有點複雜。這次行程帶了我去很多以前只在地圖上見過名字的地方,每次去都是一個新的經歷;但到了快要走完的時候,就是每完成一處就少一處,以後再去的話新鮮感也不會重來了。雖然如此,因為決定了要在一年內完成這個計劃,還是得快快走完!

是次行程包括:祥華邨華心邨華明邨雍盛苑暉明邨嘉福邨清河邨祥龍圍邨太平邨彩園邨寶石湖邨天平邨,和沙頭角邨

233. 祥華邨

落成於1984–1986年。人口:13109。

以前去聯和墟吃晚飯,吃完太飽便會慢慢步行回粉嶺火車站,途中就會經過祥華邨。其實就是通往粉嶺名都那條行人天橋旁的兩個冬菇亭,經過了這麼多次我連祥華邨有商場都不知道,這次終於可以認真走一走。

走到邨內,看見眾多雙連工字型大廈,就知道是八十年代的產物。因為自己長大的屋邨也有雙連工字型大廈,很有親切感。倒在其中一座大廈的地下見到有住宅單位,以前好像沒有見過呢。

當區區議員是第二次當選的民主派陳旭明。加油啊!

234. 華心邨

落成於1995年。人口:4588。

粉嶺的公屋主要在粉嶺南。橫過高速公路,再穿過一個私人屋苑,就來到了華心邨。華心邨只有兩座和諧式大廈,但因為同區還有四座居屋大廈,所以也有自己的商場。可能因為商場夾在兩個私人屋苑中間,有行人天橋接駁,所以挺人來人往,不過就沒有明顯的建築特色。

235. 華明邨

落成於1990年。人口:15611。

相對來說,華明邨商場的建築風格就十分搶眼了。華明邨是粉嶺南的第一條邨,設計上花了重本,商場以露天廣場形式規劃,配以瓦片屋頂設計,全香港都很少見。商場後面還延伸成一個相同風格的水景亭園,混為一體。我還是那個觀察:Y字型大廈嘛,空間配置上當然可以有更多變化。

236. 雍盛苑

落成於2000年。人口:8005。

雍盛苑在華明邨的後面,以前因為工作上要和一家設在這兒的社福機構合作,間中也會來。當時的感覺是這兒已是粉嶺南的盡頭了,離開火車站有點遠。其實有小巴搭的,只是我沒有搭過。

雍盛苑雖然只有三座,不過也有自己的商場,因為旁邊還有另一個有四座大廈的居屋屋苑。叫苑不叫邨的公屋本身已不多,自設商場的想不起還有沒有別的例子。

237. 暉明邨

落成於2020年。人口:。

如果要數2020年全港最出名的公共屋邨,應該就是暉明邨吧。暉明邨原訂2020年2月入伙,一時間疫情爆發,政府臨時徵用作隔離設施,周邊居民群起反對。當時2019年起的抗爭浪潮尚未結束,邨內大廈大堂被投擲汽油彈縱火,政府宣布撤回安排。經復修後,暉明邨於2020年12月正式入伙。

從位置上說,相對其他即將入伙的屋邨,空間上暉明邨算是比較隔開的了。但當時正值疫情初期,大家對疫症本身理解很有限,加上香港社會對香港政府的信任度低無可低,也就爆發了嚴重衝突。

暉明邨原為用作新界東北發展安置,居民上樓因事件延遲。來到邨中,見到仍有新的居民陸續遷入。

離開粉嶺南,向上水進發。經過粉嶺站的時候,路過蓬瀛仙館。記得小時候每年家人都會來一次吃齋菜。是甚麼原因?為什麼沒有再來?都不記得了。

238. 嘉福邨

落成於1994年。人口:6322。

這兒要說句抱歉,我在準備這次行情前連嘉福邨的存在都不知道,雖然這條邨在一九九四年已經建成。在我的腦海中,粉嶺和上水之間的風間是空白一片的⋯⋯應該是兩個連起來的地方,卻又說不出有些什麼。不止是嘉福邨,就連百和路兩旁的那些私人屋苑,過去都不知道它們的存在⋯⋯

嘉福邨有個青銅豹像,連房屋署也查不到當初為什麼會放在這個地方。身世如此神秘,自然引來各種猜想⋯⋯有說為了辟邪治鬼,又有說是歷史紀念。香港屋邨中意義不明的雕塑,應該僅此一座。

嘉福邨附近的一條行人隧道內,牆上瓷磚砌成各個可愛面容。

239. 清河邨

落成於2006–2008年。人口:20257。

清河邨是另一個新界近年新落成的大型屋邨,人口眾多但位置上有點偏遠。上水的經濟活動主要集中在上水站以北的石湖墟,清河邨卻在上水站以南,還要隔了個小山。這條邨讓我想起洪福邨,其一是都是和諧型大廈,其二是商店都設在邨口面對巴士站的一個長條型露天商場⋯⋯翻查資料,不是同一個設計師啊。

作為一條鄉郊新屋邨,政治上通常預期是建制派主導,事實上二零一一年時建制派在此拿了七成半的選票,二零一五更在無人挑戰下自動當選連任。不過新屋邨也代表年輕人特別多,問題是他們出不出來投票。二零一九年在抗爭浪潮之下,長期在清河邨擔任社工的政治素人袁浩倫反過來大勝。不過他因拒絕政府新增設的宣誓而辭職,於二零二一年六月生效。

240. 祥龍圍邨

落成於2015年。人口:3765。

我對祥龍圍邨這個名字很熟,因為看二零一六年人口普查,香港主要屋苑收入中位數排名當中,祥龍圍邨和長沙灣邨並列末席,只有月入一萬元(全港數字當時是一萬五千元),是全香港最窮的一條邨。走到邨內,其實感覺不了這一點,反而覺得這條邨很新。

祥龍圍邨和長沙灣邨在人口普查的時候都是剛剛入伙,而在香港,正正是社會底層的人排隊輪候入住公屋,很多人又因為各種原因只能做兼職,所以新公屋居民的收入水平往往會比較低。

241. 太平邨

落成於1989年。人口:4438。

另一條我腦海中不存在的屋邨:太平邨。上水有太平邨和天平邨,我以前一直搞錯以為是同一個地方⋯⋯原來是兩條邨來的,還隔開挺遠。

太平邨有九成單位已經出售,嚴格來說已不應視為經典意義下的公屋。我到今天還未太想得懂「租置」這件事。學術上這件事是有很多批評的,但我也認識不少家庭慶幸他們買了他們本來租住的單位。

太平邨內有個水池,水池中央有個亭,色彩斑斕。亭中間有個下棋的地方,但我想像不了這個下棋的地方可以如何實際使用。

落成於年。人口:4438。

當區區議員是首次參選即當選的民主派陳梓峯。加油啊!

242. 彩園邨

落成於1982–1983年。人口:12178。

彩園邨是北區最老的一條邨,大廈也是工字型設計,不過是三連座,這就十分罕見了。

彩園邨最出名的應該是「彩園夜市」了。過去連接上水站與彩園商場的行人天橋曾經是上水人的「深宵食堂」,後來被食環和領匯大舉掃蕩,規模已不復見。問題是相對於上水其他地方的水貨客阻路的情況不被處理,代表本土經濟的小販檔卻要趕絕,市民看在眼內當然不會好受。

243. 寶石湖邨

落成於2019年。人口:約3300。

彩園邨旁邊有條新建城的屋邨:寶石湖邨。彩園邨在行人天橋通過去,不過暫未開始。目前邨內店舖不多,居民主要都要到彩園邨或其他地方滿足生活所需。

寶石湖邨的大廈分別名為碧玉樓、紫晶樓,和珊瑚湖,回應了此邨以寶石為名,沒有其他新屋邨不停重複「安」、「康」、「健」、「富」那般無趣。

在去下一站的路上,穿過石湖墟。疫情之下,關口不通,水貨生意沒法運轉,一直被此困擾的石湖墟變得安靜起來。

244. 天平邨

落成於1986–1990年。人口:17625。

每次見到天平邨的名字,都會想起IQ博士的天神村,兩者當然無關。天平邨也是北區比較老的一條邨了,很多設施看起來也有點殘舊。從舊照片可見商場本來有個很大的空間在中央,不過我到訪的時候已被圍封起來改建當中。

隨著屋邨之行來到終結,距離二零一九年的抗爭浪潮越來越遠,也越來越難在屋邨當中找到還未被覆蓋起來的抗爭文宣。在天平邨的一角看到個V煞標記,可能不算太直接,沒有被油漆蓋上。

天平邨分兩個區議會選區,天平西的區議員是民主派的郭㙟豐。加油啊!

245. 沙頭角邨

落成於1988–1991年,2017年擴建。人口:約2000–3000人。

我想這兒應該會有人罵我的了。我的目標是走遍全港所有公共屋邨,但我從一開始就知道有一條邨我是去不了的:沙頭角邨。原因,是沙頭角邨位於邊境禁區之內,我沒有「禁區紙」,也不想麻煩禁區內的朋友替我申請。沙頭角是香港一個很特殊的地方:因為在沙頭角內有數個可以不用正式出境便能進入中國大陸的通道,所以政府不容許一般人進入沙頭角墟,只有持有「禁區紙」才可以進入。

這天我坐上了前往沙頭角的巴士,在到達禁區前的最後一個站下車,然後在檢查站門口拍張照片給大家看。在檢查站後面粉色牆身的那座樓,是沙頭角邨第1座。沙頭角邨有52座樓,應該是現有香港公屋當中座數最多的一條邨。不過每一座都很矮,戶數很少,所以居民不多。

在禁區邊緣,不難感到中港格局的快速改變。站在進入禁區前的最後一個路口,見到的高樓大廈都是深圳境內的。如果一個外星人來到這兒,大概會認為中國大陸那邊遠比香港繁榮,現實是香港這邊因為歷史原因一直沒有開發邊境地區所致。

但因為土地不足,加上中港關係的改變,邊緣已不再是邊緣,大量發展正在新界北拔地而起。在通往沙頭角的路上,未來的皇后山邨已快將落成入伙。

在大家叫回水之前,我其實是有去過沙頭角邨的,只是不是最近。回到我在大學組織義務工作的時候,其中一項就是和學生去沙頭角探訪老人。當然,探訪老人是中學生甚至小學生都會做的義務工作,大學生總要做多一點。於是我們便加了個口述史紀錄的元素,還出版了書刊。

沙頭角禁區的存廢是當地的一大爭議。新界東北有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旅遊資源,例如吉澳和鴨洲,如果開放禁區的話沙頭角墟可以變成好像西貢市一樣的旅遊集散地。但我記得當時跟隨學生走到沙頭角邨當中做訪問,邨中老人對開放禁區卻不太熱衷。對他們來說,要「禁區紙」才可以入墟,變相保護了他們的寧靜安逸。

--

--

梁啟智

- 喂,咪住先,再講清楚少少得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