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出發之前我都要花一點時間規劃一下如何最合理地一次過走完同一區的所有公共屋邨,起碼盡量可以走少一點回頭路。來到荃灣區,恐怕是目前為止最易規劃行程的一區:從山上一直往下走就是了。
是次行程:梨木樹一邨、梨木樹二邨、梨木樹邨、象山邨、石圍角邨、寶石大廈、福來邨、滿樂大廈,以及祈德尊新邨。
39. 梨木樹一邨
在帶大家逛梨木樹之前,先說明一下梨木樹的三條邨是怎麼樣的一回事。在我準備行程的時候,發現梨木樹原來是分三條邨的:梨木樹一邨;梨木樹二邨;梨木樹邨。看地圖,可以見到三者在空間上的分隔並不明顯。三者的分別,很大程度上來自重建的時間;不過,梨木樹二邨雖然是最舊的一條邨,卻同時又包括了一些重建後的樓宇。如果不是之前做過調查,我在現場不可以完全分辨三條邨的界線。
說完介紹,開始講一邨。一邨的位置是原於1970年落成的第13座和第14座的位置,1996年拆卸,1999年重建成現在的樣子。這幾座重建後的大樓成為往後其他邨內其他舊樓宇重建時原邨安置的地方。於三座大樓都是「和諧型」設計,從中間的公園看上去,如果我不告訴你的話恐怕也很難猜得到是在何處拍攝的。
在一邨的一角,我卻找到了一幅看起來年代久遠的壁畫。這壁畫也真奇怪,好像是刻意蓋一小幅牆來給幻兒和小學來畫的。或者有住在這兒的朋友可以告訴我這幅奇怪的牆的來歷?
40. 梨木樹二邨
來到二邨,是區內仍然存有舊式大廈的地帶。不過說到舊,其實也分兩種:一至六座是1975年建成的舊徒置大廈,然後又有幾座高一點的是1980年建成的舊長型。
二邨分東西兩部分,上面說的舊式大廈集中在西邊,在東邊則既有一座舊長型,同時又有一座「和諧式」和一座「單方向式」大廈。翻查紀錄,這兩座大廈的位置本來是第七座,不過因為發現有結構問題而較早拆卸。回想小時候坐車路過梨木樹,見到這座大廈要外加安裝鋼架加固以防倒塌,看起來十分可怕。回說八十年代香港曾發現「26座問題公屋醜聞」,合共有577座公屋大廈被發現施工時偷工減料,其中有26座更有即時危險要盡快拆卸重建。這次事件靠媒體報道和廉政公署調查而被揭發,多人被判行賄罪名成立,現在想起來是八十年代香港管治走向開明的一個標誌。
梨木樹西選區的區議員是民主派黃家華,已連續多屆大比數勝出。加油啊!
41. 梨木樹邨
最後是梨木樹邨,也就是圍繞梨木樹商場的那幾座大廈,最新近重建落成的一批大廈。
梨木樹東區的區議員是已連任七屆的民主派陳琬琛。加油啊!
最後提一下梨木樹商場入口的巴士總站。很多公共屋邨的出入口要道在塊年起都成變成了連儂牆,而隨著抗爭升級也成為了衝突地點。今年初就有支持政府的暴徒手持武器在此搗亂和攻擊區內居民,而警察卻只列作糾紛處理,沒有拘捕任何人。
42.象山邨
象山邨夾在梨木樹邨和石圍角邨中間,每次經城門隧道去荃灣都會經過,這次終於石以在邨內走走。
入邨前,看到這所已荒廢的學校。好奇那些塗鴉是如何爬上去畫的?
和同年代的公共屋邨一樣,象山邨也用上了這種平台式的設計,商店或服務設施放在平台兩邊,下面則是街市或者停車場。可能因為自己也在類似的公共屋邨長大,我相當喜歡這種設計。
43. 石圍角邨
象山邨再往下走就是石圍角邨,年代差不多,設計也差不多,不過石圍角邨的規劃要比象山邨大很多,各種配套設施也相對多樣化和完善。
不過來到石圍角邨,我最想看的卻是石桃樓。這兒是2001年徐步高槍擊案的案發地點,休班警員徐步高在石桃樓設下陷阱,伏擊到場的警員梁成恩,梁身中五槍死亡,徐步高搶去梁的配槍逃去。此事在當時引發大眾嘩然,輿論無不同情梁成恩。到徐步高在另一次伏擊警員時被槍殺,徐步高身份被揭,輿論亦無不認為他是「警魔」。
事隔多年,香港警察今日在市民心目中的形象差天共地,有些網民甚至時空錯亂地把徐步高視為英雄人物。來到石桃樓,不勝唏噓。
44. 寶石大廈
離開石圍角邨後,我進入了荃灣的中心地段。穿過很多條行人天橋後,來到沙咀道的寶石大廈。我以前並不知道原來寶石大廈也有出租單位,而且還要是第二代了。出租單位採用在私人屋苑常見的三梯八伙設計,和其他公共屋邨很不一樣,難怪我以前一直不知道原來這條邨也是公屋。
45. 福來邨
福來邨對我來說就是典型老公屋的代表。不單止是樓房老,住客年齡也老。這條老人邨和我以前的工作也有點關係。前中大校長高錕200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但他已患上腦退化症連自己是光纖之父也不記得。通過相關報道,他成為了腦退化症的代表人物,還有一架「高錕車」專門四出做腦退化症的社區篩選工作,我以前的辦公室就為這架「高錕車」安排中大學生義務支援。記得「高錕車」投入服務那天,就選了福來邨的中央廣場做啟動禮。我當時就想:這果然是一條老人邨。
46. 滿樂大廈
福來邨的對面是滿樂大廈,也是荃灣中心地段比較老的一條公共屋邨。屋邨由四座只有數層樓高的大廈組成,圍繞中間一個公園,隔開外面的噪音又不致於悶焗,在此乘涼甚為寫意。
47. 祈德尊新邨
祈德尊新邨是另一個我一直十分好奇的公共屋邨。其一是名字獨特,原來是紀念長年服務香港,特別是對房屋事務有貢獻的祈德尊爵士。其二是樓宇設計很有現代感,和其他倒模式興建的公共屋邨很不一樣。原來樓宇設計倒真的花了心思,以每三層共用一層電梯平台和開放式梯間的方式增加公共空間、採光,和通風,印象中沙田的穗禾苑也有類似設計。不過這設計的後果就是有大量單位必須經過樓梯才能到達,不符今天便利傷健人士的標準,所以之後也不再復見。
目錄:走遍香港252條公共屋邨
上集:九龍城
下集:屯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