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之前,我估你都會問,喂,政府都放晒風話要押後今屆立法會選舉,仲講初選結果嚟做乜。我本來也是這樣想,但係又覺得,一個唔覺意,這次初選可能是香港最後一次自由選舉。為尊重此事,還有所有參與過的人,點都計埋條數佢。
數據來自民研,按18分區為單位歸納。雖然初選沒有限定票站,我估計絕大多數參與者都是在自己所住的18分區投票,但不一定是距離自己住所最近的票站。
總的來說,很多參選人的得票都有明顯的空間特性。不過如果只是在某個區有票,其他區得票太少的話,還是很難跑出。此外,傳統政黨得到的紙票比較多,新晉素人則相對較少。
香港島各人在自己所屬的分區都有較好表現:許智峯在中西區、袁嘉蔚在南區、梁晃維在中西區、鄭達鴻在東區、徐子見在東區,還有楊雪盈在灣仔。他們六人都是區議員,在所屬分區成績較好也很合理;不過徐子見和楊雪盈在自己的分區之外就得不到明顯支持,也就未能跑出。
九龍西方面,岑子杰、張崑陽,和毛孟靜得票的空間性不明顯,除了是在深水埗的比例要略低一略;原因也很簡單:何啟明在深水埗的表現特別好,相信也吸走了一些票源。注意何啟明在油尖旺和九龍城幾乎得不到任何支持,完全是靠深水埗的得票保住位置。
九龍東的得票空間性也不明顯,畢竟黃大仙和觀塘都是公屋區,差異有限。唯一可提的,是胡志偉在黃大仙的比例較高,畢竟他在富山也做了二十年的區議員。此外,胡志偉所得的紙票比例也較多。
新界西的得票分佈又見到很明顯的空間性。張可森在屯門和伍健偉在元朗,相信都因為一批素人區議員樁腳而得到很多支持。黃子悅的支持十分平均,沒有一個分區特別低。尹兆堅憑他在葵青的老巢,順利過渡。郭家麒和吳敏兒的「良心中產」票源本來和朱凱廸相近,但在朱凱廸吸走大多數票源後,淨下來的已不夠他們兩個分。郭家麒還可以靠公民黨在荃灣經營多年的根據地拉一把出線,吳敏兒卻沒有這樣的空間了。排最後的譚凱邦除了自己做區議員的荃灣外,在其他分區都差不多沒有支持。
順帶一提。上屆鄭松泰有不少得票都來自天水圍北,這兒看到伍健偉在天水圍北已有穩定票源,鄭松泰連任的路恐怕和他上屆參選的路十分不同。
新界東得票分佈的空間性不如新界西那麼強,但還是有些值得留意的地方。楊岳橋在沙田的表現最好,有不少網民表示不理解,我懷疑可能有不少本來投張超雄的「良心中產」票因為不想投本土派而轉了過去。林卓廷自己是北區區議員,在北區也有較好表現。范國威在西貢經營多年,這次在西貢的表現卻不突出,值得進一步分析。最後呂智恆在北區得票第一,雖然落選但背後反映的選民訴求也應該被跟進。
說完直選,看看超區。鄺俊宇這台超級吸票機在很多區都拿到一半支持;但這不是好消息,他要想辦法和其他人配票。特別是涂謹申是他的黨友,從結果上卻看不到鄺涂二人的責任區分工,並不理想。至於岑敖暉和王伯羽則各自在自己代表的區議會分區表現理想,在其他區也十分平均。
最後,看看參與初選的人數佔整體選民的比例。我對各數字的高低沒有很好解釋。建制派在九龍城和觀塘本來就較為有基礎,可能使得參與民主派初選的比例相對略低。但中西區的數字同樣很低,我就不明所以了。
最後讚一下大埔。大埔只有四個票站,遠遠比其他區要少。烈日當空之下我還擔心會不會有很多人因為要排長龍而不去投票,結果出來也不比其他區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