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中的香港 #006】
在九龍半島西岸,曾經有多個設有航線來往中環的碼頭:佐敦道碼頭、旺角碼頭、大角嘴碼頭、深水埗碼頭,和美孚碼頭。隨著海底隧道通車、地鐵通車,以及西九龍的多次填海,這些碼頭經已逐一消失。這次我們就以深水埗碼頭為起點,回顧九龍半島西岸的變遷。
首先,我們要回到完全未有填海之時。年份是一八八八年,九龍半島已割讓,新界還未租借,華界英界尚在界限街。在這個時候,深水埗還只是一個海角。當時的製圖者似乎對界限街已北的興趣也不大,地圖的範圍到了這個海角也就止住了。
來到一九二零年,新界租借二十二年之後,深水埗已被規劃為一個小鎮,不過建築物還不多。從筆直的海岸線可見,此時的深水埗已經歷了第一次的填海,當時深水埗的範圍為鴨寮街、南昌街、通州街,和欽州街。值得注意的是相對於深水埗方格網狀的路網,南面大角嘴的發展是相對遲緩和不規則的。這點在往後數十年仍是如此,以後談大角嘴的歷史時再和大家分享。另外,孤陋寡聞的我現在才知道原來「塘尾」最初是原華界邊上一條村的名字的名字來的。
按地圖所示,在通州街的海邊上,見不到劃有碼頭設施。這點在一九二四年的航空照片中可得到印證。雖然圖片解像度有限,但可見沿岸只有一些小船泊在岸邊,未見深水埗碼頭的出現。
維基百科聲稱深水埗碼頭在一九二四年已開始運作,但上圖雖然在當年年底拍攝,卻見不到。我在一九二六年和一九二八年的地圖當中,亦找不到深水埗碼頭的描繪。看起來像是碼頭的設施,我要在下面這張一九三四年的高空圖才找得到,位置在通州街和北河街的交界,海旁有座黑色頂的建築物。可能航線是在一九二四年已有了,只是未設大型碼頭?如有讀者能找到深水埗航線和碼頭啟用日期的確實證據,懇請告知。
上面這張圖比較暗,下面這張來自一九四七年的高空圖片要好一點,位於當時北河街末端的碼頭建築清楚看見。另外,圖中可見現時南昌街中央的花園,當時是一條明渠來的。往後隨著國共內戰後期大量移民湧入,這條明渠上面將會堆滿臨時房屋。而在這張圖片最右上角的地方,已可見到一片寮屋,這位置就是後來的石峽尾邨。提到寮屋,圖片中下方雜亂無章的地段,對應的是今天詩歌舞遊樂場一帶。
時間一下子跳到一九六三年,從天上看下來,深水埗碼頭附近的基本格局沒有太大改變,除了不少戰前唐樓被重建為較高的樓宇。但如果我們能夠重回深水埗碼頭附近的街道上遊走,會見到香港身份認同的雛型已在戰後這些年間發芽。在醫局街和桂林街的交界,錢穆校長正在新亞書院和學生上課。一代宗師葉問,初來港時剛好在對面的天后廟借宿,後來在附近的大南街和海壇街授徒。在桂林街靠近大埔道的另一端,有位名為黃國新的大地主帶同家人從廣州逃難到此落腳。他的小孩在深水埗街頭長大,認識新舊文化、看盡中西電影。這個小孩叫黃湛森,又名黃霑。
按維基的說法,原版的深水埗碼頭到了一九七八年便停止服務。從以下這張一九七八年十二月的高空圖片中可見,原深水埗碼頭的位置已被新的填海工程覆蓋。在新填海地的盡頭,則有另一座新建的深水埗碼頭,連同一個巴士總站。新碼頭的位置,大約是今日富昌邨商場和南昌站上蓋商場之間那條行人天橋的位置。
這幅新填海地的用途分東西兩邊。在新碼頭的東面有公屋南昌邨和通州街公園,圖中可見兩者仍在興建當中。在公園的盡頭,還見到仍在運作中的油麻地小輪船廠,後來會被拆卸改建為今天的港灣豪庭。在新碼頭的西面,則有一系列的港口設施。此外,在原來的海岸線上,西九龍走廊已經建成。
新深水埗碼頭很短命。隨著地鐵和海底隧道通車,渡輪已不再是過海的唯一選擇。新碼頭離深水埗鬧市又多了三百米的距離,減低了吸引力。到了一九九零年,政府決定於赤鱲角興建新機場,連帶在西九龍大規模填海,海岸線進一步往外移,新碼頭運作了十多年便要關閉,從此深水埗再無渡輪服務。在下面這張一九九六年的高空圖片中,我們已看不到海岸線了。
留意下圖上方荔枝角道和欽州街交界處在座凹宇型建築,就是一九二五年建成的深水埗警署(也是這次做圖片定位的超好用位置)。警署後面現在是麗安邨,翻看之前的各張圖片則可見到軍營。這個軍營的歷史可追索至一九二七年,後來二戰期間被日軍用作囚禁戰俘。到了一九七九年,這兒又成為了越南船民營,到一九八九年才改建為麗安邨和麗閣邨。這一塊我們留在以後再講。
來到二零零七年,原深水埗碼頭一帶已變得相對穩定,和今天較明顯的分別是榮昌邨的位置還是一塊空地,以及南昌站上蓋物業尚未動工。
我們再往後跳幾年,來到二零一四年。這時候,榮昌邨已建成了,南昌站上蓋物業亦已動工。在南昌站對出,也就是那個短命的新深水埗碼頭的原址,可見到有一條明挖回填的隧道正在興建:這是未來廣深港高鐵的隧道。
來到今天,深水埗已經蒼海桑田了。這兒來一張二零一八年的高空圖片,配上之前那張一九二零年的地圖中的海岸線,方便大家理解改變有多巨大。
最後,我們來到二零一九年。這次我們放大一點,並把原深水埗碼頭的位置標示出來。要這樣做,是因為這兒最近又迎來了一次大改變。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於二零零八年批准了海壇街╱桂林街及北河街發展計劃,一大片的唐樓被拆卸重建,項目今天被命名為「愛海頌」。項目的其中一個特點,是把原本的一段北河街封閉改建為公園。這段北河街剛好就是以前通往原深水埗碼頭的一段,市區重建局也知道這段歷史,特別計劃在這個公園加入相關的歷史特色。
順帶一提,原深水埗碼頭所處的通州街天橋,最近成為了新聞事件現場。香港設計中心早前於通州街天橋底舉行名為「數碼龐克號」的藝文活動,地點一邊是重建後的豪宅,另一邊則是過去露宿者聚集之地(近年更因警察驅趕釀成慘劇),當中落差引發社會關注。
深水埗碼頭早已遠去,碼頭的記憶成為豪宅旁公園的點綴。至於住在深水埗的人,和他們的記憶,仍需要更多的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