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北角發電廠原址

梁啟智
Nov 29, 2021

--

1963年;作者製圖,圖片素材來源:地政總署測繪處

【消失中的香港 #009】

首先得承認,這次的標題有點不準確。北角發電廠的位置是不用尋找的,地圖上很客易可以看到它留下來的痕跡:不就是電器道 Electric Road 界乎大強街 Power Street 跟電廠街 Tin Chong Street 的一段嗎?都寫明「電廠街」了,還要尋找嗎?對對對⋯⋯我知道北角發電廠的位置不是甚麼秘密,只是這批北角發電廠的高空照片實在是太漂亮了,不做個專題好像有點對不起讀者啊!

講北角發電廠,得先講北角。到底北角那個「角」是指哪兒呢?這兒先來一張一九零八年的港島地圖,當時維多利亞城的東面界線去到銅鑼灣摩頓台,再往東走就很少發展了。北角原初的位置,按圖中 “North Point” 二字標示,真的是一個海角;這個轉角的西面還有點建築物,東面就沒有了。把這個轉角的位置配上今天的地圖,大約位於英皇道皇都戲院那個轉角。當然,這兒說的是歷史,現在有些炮台山居民覺得炮台山連同皇都也不應該算是北角的一部份。這個嘛,地方意義是社會建構和可以改變的,我對舊地名不執著,支持住民自決。

1908年;載自hkmaps.hk;地圖來源:大英圖書館

上面這張圖最重要的設施是一個名為 “Dutch Oil Coy” 的碼頭,應該當年的「荷蘭皇家石油油庫」,是個燃油運輸和儲存設施,也是現在油街稱之為油街的原由。

說回發電廠。港燈公司首間電廠為灣仔發電廠,一八九八年落成,現在星街對上還有條電氣街。不過灣仔發電廠的規模太小,很快便不夠用,於是在一九一九年於當時還是城市邊緣的北角設立了新的發電廠。在下面這張一九二八年的地圖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北角發電廠的出現,當時的「北角」以東還是相當荒蕪的。

除了發電廠和油庫外,圖中可見兩者中間還多了一個地方:香港遊艇會。這個地方現在還存在的,就是油街的二級歷史建築油街實現藝術中心,這地方我們放到最後再講。

1928年;載自hkmaps.hk;地圖來源:英圖國家檔案館

下一張要介紹的舊地圖來自一九四一年,上面是寫日文的,因為地圖是來自日軍陸地測量部,當年十月印製,用來準備進攻香港的。地圖中各種軍事設施都有標示出來,在北角發電廠附近也標示了「電氣會社」,但並非圈在發電廠的準確位置。選這張地圖和大家分享,是因為北角發電廠在香港保衛戰期間是英軍防守的重要位置,也是日軍進攻港島時的其中一個主要的戰鬥點。

1941年;載自hkmaps.hk;地圖來源:日軍陸地測量部

到戰後,我們有高空圖片可以看了。來到一九六三年,這時候的北角已經完整發展了,春秧街和渣華道兩旁都是一整排的唐樓,發電廠從在城市邊緣變成在城市中間。圖正中央位置的北角發電廠的東面是均益倉,也就是現在和富中心的位置。

1963年;圖片來源:地政總署測繪處

很幸運,我在政府的圖片庫當中找到一張來自一九六八年這個區域的放大圖片。在下面這張圖當中,中間那條主要幹道是英皇道。上方靠右邊有煙囪的廠房,就是北角發電廠。而在發電廠的左面,則是油街政府物料倉庫。順帶一提,圖右方英皇道轉角的位置有一座外型奇特的建築,就是近期成功保留的皇都戲院,上面看起來一格格的東西正是被譽為全球獨一無二的拋物線型混凝土桁架。

1968年;圖片來源:地政總署測繪處

接下來有幾張年份相距不遠的圖片,用來解釋發電廠拆除的過程。北角發電廠於一九七八年關閉,由鴨脷洲發電廠和後來的南丫島發電廠所取代。在下面這張一九八零年的圖片當中,可見北角發電廠的主建築仍在,但旁邊的儲存設施已經拆除。至於再往東面的均益倉已全部拆卸了。

1980年;圖片來源:地政總署測繪處

來到下面一九八二年的這一張,發電廠的主建築已經拆除了,原址興建的城市花園第一至六座已建成。至於均益倉那旁,和富中心第一至七座已經建成。和富中心的名字,來自對出的街道和富道:倉庫英文翻譯 Wharf 的發音,被粵化為和富。

圖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油街盡頭多了一幅填海地,而興建中的城市花園與和富中心的海岸對出有一些在海中的樁柱:這是興建中的東區走廊。

1982年;圖片來源:地政總署測繪處

再過兩年,來到一九八四年,和富中心已經建成了(並成為香港第一代的「屏風樓」),城市花園仍然只有第一至第六座。外面的東區走廊已經完工,是當年香港城市發展迅速的標誌,之後黃霑的《這是我家》也有「東區快車湧去走廊」的歌詞。

1984年;圖片來源:地政總署測繪處

北角發電廠拆了,不過這一帶的改變還未結束。我們快速向前,來到二零零零年的炮台山和北角。挑這個年份出來說,是想補回剛才提到油街的故事。一九九八年,金融風暴下政府怕自己沒錢,開始(很敗家地)變賣政府物業,在原北角發電廠旁邊的政府物料倉庫正是其中之一。但經濟下行,賣不出去,於是短期租了給一班藝術家。倉庫地方大、樓底高、租金便宜、沒人管,藝術家如獲至寶,在這兒大搞各種展覽創作。

2000年;圖片來源:地政總署測繪處

油街這條意外誕生的藝術村越來越關注,但這地皮原來是要賣的,在政府眼中短期的東西一但變持久便麻煩了,於是不夠兩年後便決定要把藝術家們趕走。注意這時還未到二千年,同樣由倉庫區變身而成的北京798藝術區要到二零零二年後才出現。回頭想,香港政府完完全全是走寶了。往後全中國各地都嘗試複製北京798的經驗,把當地的倉庫區發展成藝術區。香港明明在798還未出現前已有自己的倉庫藝術區卻自己殺掉,之後又花百倍氣力去辦JCCAC和PMQ等等⋯⋯

更奇怪的是藝術家被趕走後,這塊地皮卻沒有得到發展而是一直空置,正是「自己冇用都唔俾你用」。長實本來想申請改為郵輪碼頭沒成功,政府放在勾地表又多次未能成功賣出。十年後,同一地點,還是同一個模樣。

2010年;圖片來源:地政總署測繪處

來到二零一一年,政府恢復賣地,地皮終於低價賣出,還是由長實投得。我們再往後跳十年,原址已建成維港頌和歷山酒店。此外,東區走廊也迎來改建,增設了中環灣仔繞道的東面入口。皇家遊艇會的歷史建築改建成藝術展覽及活動中心,算是延續了原來的油街藝術村。原北角發電廠一帶的變形記,到此總算告一段落。

噢,差點忘了。還要說一下附近的富利來商場。這兒本來是個冷冷清清的舊式小商場,卻因租金相宜吸引了一批文創小店進駐,新一個由下而上的小社群正在重新活化這個「死場」。香港人,打不死。

2021年;圖片來源:地政總署測繪處

--

--

梁啟智
梁啟智

Written by 梁啟智

- 喂,咪住先,再講清楚少少得唔得?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