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議院終於通過二萬億美元的社會投資法案,待參議院通過和拜登簽署後,將會成為美國近年最大規模的社會改造工程。連同之前的疫情救援法案和基建投資法案,拜登不知不覺間已成為美國近年最大有為的總統,不少評論認為足以與羅斯福新政 (New Deal) 和詹森的偉大社會 (Great Society) 相提並論。如此政績,是否足以挽救民主黨持續低迷的民望?輿論界對此卻有不少質疑。
這些法案的內容本身都很受選民支持的。就以今次社會投資法案為例,就包括投放四千億提供全民學前教育,收入為中位數四分之三以下的家庭將可獲保證免費托兒服務。而由疫情救援法案開始,每個家庭按每名小孩獲每月三百美元的補貼,也得以延續。這個法案也是美國史上對應全球氣候變化的最大投資,包括五千多億支援引入非石化能源,又會補貼消費者慳電產品,就連全國廣建電能汽車充電站都照顧得到。過去提過美國社會在很多方面其實都落後於其他西方國家,拜登上任一年來的三大法案肯定有助拉近差距。
民主黨現在的問題是:選民喜歡民主黨的政策,但不喜歡民主黨。
奇怪嗎?不奇怪。 例如民意調查顯示民意支持「平價醫療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的比例比「奧巴馬健保」(Obamacare)要高,雖然後者明明只是前者的別名。有些人就是聽到「奧巴馬」就憎,完全不理具體內容,吹咩?
從理論去看,很多人以為選民投票是出於利益,會投票給政治主張對他們有利的政黨。現實世界中的選民卻不一定這樣「理性」,或最少他們眼中的合理和純粹的理性分析不一樣。例如一名明明是低下階層的選民可以樂於投票給對低下階層不利而對中產有利的政策,因為他以為自己是中產,或覺得自己很快就會變成中產,儘管現實並非如此。
以上的情況只是討論個別政策,變成政黨傾向之後就更麻煩。政黨可以視為一系列政治主張的集合物,而不同政治主張之間的邏輯或者相近,卻不一定完全相通。例如共和黨支持減稅,同時又反對跨性別平權,兩者在政治哲學上是否必然要在同一個黨出現?不見得。但在美國,它們就是同一個黨的立場,你投票給這個黨的時候就同時支持了這兩個立場。它是一個套餐來的,不容分開點菜。
這時候,對政黨的最大考驗就是有多少「單一議題選民」了。例如槍械管制是美國許多選民支持的立場,但投票時卻很少人會視之為投誰一票的唯一考慮,往往最後被其他議題所蓋過。民主黨現時的麻煩,正正就是雖然他們的經濟民生政策廣受歡迎,但選民投票時最介意的議題卻往往是另一些文化議題,而民主黨在這邊則通常處於捱打狀態。
對,雖然共和黨常常批評民主黨人搞「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但以文化議題來套選票這點共和黨比民主黨強不止十倍,從性別到宗教到族裔,各種花式層出不窮。例如在十多年前就來過一波反對同性婚姻的公投,以公投綁大選的方式拉動選民出來順手投票給共和黨。
當然,一隻手掌拍不響,也要民主黨那邊時不時有些令人費解的立場讓對家可以大造文章。例如早陣子德州通過極為嚴苛的禁止中止懷孕法案,連被強奸者也不准墮胎,全國上下一片聲討。這個時候,卻有些人走出來說「這不應該被視為婦女議題」。何解?因為他們認為有些生理上是女性但自我認同不是女性的人,如果因為被強奸而懷孕,他們的身體自主就不能以「婦女」這個說法來描述。所以以後不要說「孕婦」,要說「懷孕人士」,不然就是鼓勵歧視。我想如果世上真的有人配得上「左膠」這個稱號,大概就是這種吧……我完全理解他們的關注,但我懷疑道德高地站得穩,最終對要幫助的人有多大益處?
現實上,沒有一個民主黨政客會走去糾纏這一點,他們很明白這種字眼上的爭執在抗爭中不會帶來實效。但只要坊間有人這樣說,共和黨就已經有材料說開明派離地萬丈,民主黨就立即從攻勢變成守勢。
再看最近民主黨輸掉的維珍尼亞州州長選舉,先前提到敗選和教育議題有很大關係,而教育本身又是一個文化議題:畢竟如何教育下一化,正正反映一個社會如何看待自己。民主黨人傾向要向學生解釋美國過去犯過的錯誤和社會不公,這客觀來說當然是一件很重要和值得支持的事,卻同時也是一個很吃力不討好的立場。許多美國人,特別是生於安逸中產家庭的美國人,出於其成長環境,深深相信美國是世上最偉大的國家。你和他們說美國其實犯過很多錯,還要以此為基礎教育下一代,情感上很難接受。這時有政治人物出來說那些堅持講負面內容的人是「精英主義」,就很容易受落。
當然,同樣的問題,在太平洋的彼岸恐怕嚴重一萬倍。這邊可不是家長接受不了學校向學生講國家的黑歷史,而是反過來政府要求整個課程都只有歌功頌德,而且課堂內外都不許質疑。大概因為這個落差,美國政黨的文化戰爭在太平洋這邊有時會帶來各種錯解。
回到美國政治,上述的問題可以如何解決?最徹底的方法,是美國應該告別兩黨制,不要迫選民只可以食兩種套餐,容許其他立場配搭可供選擇,這樣操控單一議題的影響力就可以減少,議題之間不用被互相拖累。美國憲法沒有規定只得兩個大黨,開國元勳甚至不希望出現政黨。通過修改選舉方法,新政黨是有可能出現的,而近年這方面確實有些進展,這點以後有機會再談。
【美國時評】系列
#005 「老媽死了,我還是不是要一輩子炸薯條?」
#004 家長大晒?科學堂教聖經?
#003 從拜登民望看國會困局
#002 公平選舉何時才有?
#001 舞弊指控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