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香港252條公共屋邨 — 觀塘(上)

梁啟智
17 min readJul 14, 2020

--

完成了屯門區的長征後,感覺可以「打大佬」,挑戰全港最多公共屋邨的觀塘區了。翻開地圖,面對35條公共屋邨,倒不困難地可以分成上下半場來處理。觀塘的公共屋邨大多依山而建,這次我先走訪山上面的部分,下次再去山下面的部分。

這次的目標包括:坪石邨彩雲一邨彩雲二邨彩輝邨順利邨順安邨安泰邨順天邨秀茂坪邨安達邨寶達邨秀茂坪南邨興田邨藍田邨啟田邨安田邨平田邨德田邨廣田邨高怡邨高翔苑鯉魚門邨油塘邨,和油麗邨

62. 坪石邨

落成於1970–1971年。人口:11323。

事先說明,來坪石邨的時候還是六月中,這一帶的疫情還未爆發。坪石邨這幾天的疫情十分令人擔心,希望所有病者都盡快康復。畢竟這兒是老公屋區,邨内長者比較多,情况不容輕視。

坪石邨的外圍有座三山國王廟,自問才疏學淺,要找資料才知道三山國王原來是潮州和客家人的信仰。香港有數座三山國王廟,其中位於市區的兩座都在觀塘區。

要數坪石邨最有特色的景點,應該是這座葉準雕象。葉師傅是詠春宗師葉問的長子,多年來在香港推廣詠春。他現居於坪石邨,房屋署設此雕象以作表揚。人物雕象在香港並不常見,政府部門會為在生的人豎立雕象更是極為罕有,被表揚的是一位住在公共屋邨的平民百姓則更為難得。

坪石邨由五座「單塔式」和兩座「舊長型」大廈所組成。「單塔式」和之前提過的「井字型」設計差不多,只是「井字型」是雙塔設計,而「單塔式」顧名思義只有單一座塔。從塔底看上去,也見到和雙塔設計的分別:雙塔式内部四面都是向外的走廊,單塔式則只有三面。

來到坪石邨的中心,設計還是老式公屋的平台加商舖的佈局,不過很多公共設施都明顯翻新過。順帶一提,坪石邨内的大廈都以石為名,分別是金石樓、紅石樓、翠石樓、藍石樓、黃石樓、鑽石樓,和玉石樓。我總覺得舊屋邨的名字起得有特色,現在的公屋大廈名稱基本上都在不停重用一些「正面字眼」,例如安、康、樂、和、富、明、逸、賢、暉、喜、悅⋯⋯相當悶蛋。

63. 彩雲一邨

落成於1979–1981年。人口:17517。

得說明一下,彩雲三條邨是屬於黃大仙區而不是觀塘區的,只是上次我的黃大仙之行時間不夠,只好留在今次完成。彩雲一邨位於舊清水灣道的兩邊,是過去從九龍到西貢的大門。本來的名字是牛池灣邨,因為附近就是牛池灣鄉。後來或者因為覺得這名字不好聽,就改成彩雲;因為這兒往下就是彩虹邨,既然是從彩虹往山上走,就叫彩雲。

彩雲一邨的地標是商場的一棵大榕樹,在興建彩雲邨之前已在,設計的時候便刻意留下空間成為屋邨的一部分,還附有對聯「彩雲生祥瑞降臨家戶,古樹茂繁華映帶商場」。

上面提到公屋大廈的命名,彩雲一邨各座大廈的名字就很有特色,例如這座游龍樓就是很霸氣。有游龍樓,當然也有飛鳳樓;如此成一對來命名的,還有日月樓和星辰樓;甘霖樓和時雨樓; 還有觀日樓和伴月樓。

當區區議員是已連任多屆的民主派沈運華。加油啊!

64. 彩雲二邨

落成於1978–1979年。人口:9099。

彩雲一邨再往上走一點就是二邨,共五座,名字也很有詩意,例如瓊宮樓和玉宇樓這一對就很不錯。

當區區議員是民主派的廖成利。他在橫頭磡和啟德做了差不多二十年的區議員,但在彩雲東選區卻是頭一次。加油啊!

65. 彩輝邨

落成於1995年。人口:4361。

彩輝邨實為彩雲邨的擴展部分,不過因為年份和其他大廈差很多,所以分開命名。從山腳往上走,先是彩虹,然後是彩雲,最後是彩輝,很合理。這兒的海拔已超過一百米,風景很不錯;和很多九龍東的公共屋邨一樣,都可以看到獅子山。

在彩輝邨旁邊,有一座歷史久遠很多的建築:德望學校。現校舍建於1955年,當時這一帶還是郊外地方;近年有不少擴建工程,我已不太認得這學校的樣子。對,我很久前來過,那是二十多年前中學時代搞聯校活動的時候。我還記得我們一班男生從清水灣道的門口走進這所女校,感覺門口十分荒蕪;迎接我們的學生笑得樂翻天,因為原來常人都是從牛池灣街的入口進去,清水灣道的門口只是學校的登記地址。

德望學校的位置還有一個年代更為久違的古蹟:扎山道石牌。扎山道是從九龍上大老山的一條行車路,本來是英軍於1907年築建方便軍事調配之用。負責的兵團來自印度的賈特人,音譯之下於是這條路便叫扎山道。

沿清水灣道,我向四順(順利、順安、順天、順緻)進發。在順利邨的邨口,見到一小座古廟。東九龍山邊好像有很多這樣的小型古廟。

66. 順利邨

落成於1978–1980年。人口:12363。

我對順利邨印象深刻,但其實過去只來過順利邨一兩次。記得這個地方,我想和大多數香港人一樣,是因為很多年前恒生銀行的一個賀年廣告,由小朋友以香港各地方的名字來說出祝賀說話,例如在健康邨說「身體健康」。廣告最後一幕,就是一大群小朋友在順利邨大喊「順順利利」!

順利邨的設計和同代屋邨一樣,都是平台和商舖在上面,街市和停車場在下面。之前寫象山邨的時候也提過。好有興趣問一下相關部門,為什麼這種設計在八十年代之後消失?

67. 順安邨

落成於1978–1980年。人口:7511。

順安邨給我的感覺,不好意思,相當之傷感。我也說不清是甚麼原因⋯⋯可能因為順安夾在順利和順天中間,而兩條邨都要比順安來得興旺。走在邨内看見明顯已走向凋零的商舖,也就感覺很不好。

又,順安邨和大興邨是全香港僅有「大十字型」設計大廈的公共屋邨。想起來,也許是同年代的關係,大興邨的景觀同樣也是有點破落的。

68. 安泰邨

落成於2017–2018年。人口:約25000。

然後我要去的是未來香港最多新公屋單位供應的地方:安達臣道發展區。這兒本來是安達臣道石礦場,2008年開始進行土地平整,分別於2016年和2018年建成安達邨和安泰邨,遠期規劃人口將會超過七萬人。

安達臣道發展區可以說是觀塘最新和最高的一個「階梯」。觀塘的樓房依山而建,第一階梯處於水平面或附近的山坡,水平基準不到海拔五十米,例如牛頭角一帶;第二階梯要再深入一點,海拔五十米到一百米左右,例如彩雲道及佐敦谷毗鄰的發展計劃,還有樂華南北兩邨;再上去便算是第三階梯,海拔一百米到一百五十米左右,四順和秀茂坪都算這一塊;安達臣道發展區就在四順和秀茂坪的再上面,海拔一百五十米左右。來到這兒,已是暫時全香港海拔最高的公共屋邨了。不過,安達臣道發展區原來還分兩級,再上面還有一片海拔二百米的第五階梯,將會在下一期繼續開發。香港土地問題的嚴重,站在這兒感受深刻。

為免安達臣道發展區變成孤島,政府興建了多座升降機塔來往四順和秀茂坪。我從順安邨口乘搭升降機一下子爬升了五十米,再跨越行人天橋到達安泰邨。我想說,這次全港公共屋邨之行其實在不斷挑戰我的心理底線:我畏高。

走在安泰邨,地勢倒是十分平坦,除了風大一點之外,一點不感覺得到自己身處全港海拔最高的公共屋邨。各座大廈以不同深淺的綠色作為外牆主色調,相信是呼應屋邨本身所處的地理位置。

因為屋邨的原址是石礦場,於是設立了一個免費向公眾開放的岩石展覽館,各種和岩石相關的科普知識都有談到。近年落成的公共屋邨不少都很有意識利用該邨的一些特色,加入與別不同的設施和設計要竹素,值得一贊。

69. 順天邨

落成於1981–1989年。人口:18118。

離開安泰邨,我經由另一座升降機塔回到四順,走入四順的最後一條邨:順天邨。順天一帶明顯比剛才的順安有生氣,我猜應該是因為居民比較多吧。另一個可能是順天有比較明顯讓居民聚集的公共空間,加強社區凝聚力。

代表順天的是民主派區議員莫建成。加油啊!

70. 秀茂坪邨

原落成於1964–1973,1984年擴建,重建於1993–2001年,2019年再擴建。人口:36944。

離開順天邨,橫過秀茂坪道和秀明道公園,我來到了秀茂坪邨。現在的秀茂坪邨是第二代,第一代於六十年代興建,到了九十年代又重建成現在的樣子。過去的秀茂坪邨由徒置大廈組成,合共四十四座。因為人口密集,秀茂坪邨和之前介紹過的慈雲山一樣,曾經在社會中有相當負面的形象,被認為是罪惡溫床。以前做研究曾經訪問過一些秀茂坪邨的老街坊,說到邨内哪些地方比較多童黨和吸毒者。此外秀茂坪邨也是香港有名的「猛鬼屋邨」,那些老街坊也和我們分享他們聽聞以至聲稱目睹過的靈異事件。

這些都是秀茂坪邨重建前的故事了。重建後的秀茂坪邨光潔亮麗,已找不到這些舊回憶的痕跡。

71. 安達邨

落成於2016年。人口:約23000。

從秀茂坪邨再經升降機塔往上走,便來到安達臣道發展區的另一條邨:安達邨。和安泰邨不一樣,進入安達邨前要先穿過一條行人隧道。規劃者往往會盡量避免興建行人隧道,因為隧道内視線受阻會帶來治安問題。不過在過去一年的抗爭浪潮當中,行人隧道卻成為了抗爭者張貼文宣的勝地。

不過今天要貼文宣比半年前要困難得多,隨時要擔心被反對運動的人士所伏擊。於是乎,最近開始出現微型貼紙文宣:一撕一貼,立即就可以離開現場。

安達邨和安泰邨的設計不太一樣,各有特色。安泰邨把平台層蓋成地面層,然後把停車場和街市收在下面;安達邨剛反過來把平台浮起在路面之上。

這些平台上的空中花園設計可花了不少心思。例如從商場中央望出去,穿過平台中空的窗口,剛剛好就可以見到獅子山,明顯是設計師留下來的彩蛋。

72. 寶達邨

落成於2002–2003年。人口:24642。

從安達邨再回山下走,便會到達寶達邨。寶達邨在香港公屋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來說,有特別意義。早幾年網上流傳「公屋潮文」,後來被拍成短片。於短片當中,男主角因為住寶達邨,被女朋友的媽媽看不起,感嘆人情冷暖(順帶一提,短片還有後續編,其實該說是前傳,故事來自另一篇的潮文,展開房地產如何成為一代香港人的辛酸)。

說回寶達邨本身:十二座的大廈分成兩排整齊列在邨中馬路左右兩邊,中間看過去好像沒有盡頭一樣⋯⋯感覺,好像一個反烏托邦場景。

當區區議員是首次參選勝出的民主派年輕人馮家龍。加油啊!

73. 秀茂坪南邨

原建於1971年,重建於2009年。人口:12245。

離開寶達邨,向藍田進發。離開觀塘半山之前,還要先穿過秀茂坪南邨。南邨原為秀茂坪邨的一部分,重建後被分拆出來。邨中央的綠化亭園視野廣闊的同時又能做到十步一景,走起來相當舒適,園景師應記一功。

來到秀茂坪南邨的盡頭,終於見到舊秀茂坪邨留下來的一點痕跡:上秀茂坪巴士總站。站内以混凝土建成的候車處,現在已很少見到了。

74. 興田邨

落成於1987–1988年。人口:6890。

跨過將軍澳隧道的入口,我來到藍田半山,迎接我的第一條邨是興田邨。興田邨落成於八十年代末,順理成章擔當了周邊屋邨重建期間的安置地點,很多居民都是原來舊秀茂坪邨和舊藍田邨的居民。

此行來到這兒我已有點累,正想找個地方吃中午餐順便休息一回。走進興田商場,卻見不到有多少商業活動。我懷疑自從藍田邨一帶完成重建之後,這兒的居民也改到那邊解決生活所需,這個商場也就變得沒有那麼重要了。

75. 藍田邨; 76. 啟田邨; 77. 安田邨; 78. 平田邨

藍田邨。原落成於1966–1967年,於年重建2009年。人口:10088。

抱歉我要把四條邨串在一起講,因為這四條邨本來都屬於重建前的藍田邨。受「26座問題公屋事件」的影響,藍田邨要率先拆卸,原址重建成現在的藍田邨、啟田邨、安田邨,和平田邨。藍田給我的感覺和慈雲山有點像:都是從一個大型的舊式公屋區重建而來,再分拆成不同的屋邨。但相對於慈雲山來說,在藍田更為感到自己在無盡的公屋大廈中穿梭。不知道各邨的居民如何理解自己的社區?有多大的歸屬感?

啟田邨。原落成於1966年,於1997年重建。人口:5612。

藍田四邨當中,安田邨倒是有點特別的。安田邨蓋在啟田商場的上蓋,本來設計是居屋,後來改成公屋。我在啟田商場轉了兩個圈才找到上去安田邨的入口,這兒的居住體驗應該頗為不同。

安田邨。原落成於1969年,於2005年重建。人口:3969。
平田邨。原落成於1972–1974年,重建於1997–1998年。人口:12243。

79. 德田邨

德田邨。落成於。人口:15317。

德田邨嚴格來說不是原藍田邨的一部分,但現實上和上面的藍田四邨是連在一起的。我覺得我以後還是要再來這一帶走一圈,這次只是走過了這幾條邨,卻得不到很深刻的感覺。

80. 廣田邨

落成於1992–1993年。人口:6979。

我對廣田邨的印象略為深一點,其一是這條邨空間上和上面的幾條邨明顯分開,其二是邨後面有條修成晨運徑的引水道,我逐著一路走過整條邨,甚是寫意。

81. 高怡邨

前身為落成於的1972年的高超道邨,重建於1994–2000年。人口:3326。

我會說油塘在空間上是一個縮細版的觀塘:因為山勢陡斜,各邨從海平面以階梯形式分佈,一排一排的排到山上去。最近海的第一排是油麗邨,第二排是油塘邨,第三排是油美苑,第四排是高翔苑,第五排是高怡邨,最後面的就是高俊苑。這樣的佈局使得每條邨都是長條形的,空間上相對缺乏能聚人的中央位置;不過因為每條邨之間都十分緊密,位處油塘中央的兩個商場:大本型和鯉魚門廣場,又已扮演了某種公共空間的角色。

一座又一座的電梯塔很有效率地把我從高超道的山上送到山下,我在高怡邨沒有停留多久。

82. 高翔苑

前身為落成於的1973年的高超道邨,2002–2004年重建。人口:8571。

高翔苑本來是居屋,後來因為當時香港房地產市場太差,政府停售居屋,這兒一部分改為為公屋,其他的改成為紀律部隊宿舍。其中公屋的部份設於停車場基座上面,以升降機塔連接。我這兒想說的卻是紀律部隊宿舍的部分。香港本來有很多隱藏在公共屋邨或居屋屋苑當中的紀律部隊宿舍,外表沒有甚麼分別;但自從去年抗爭浪潮以來,紀律部隊宿舍也成為衝突現場,政府大幅增加周邊保安,例如設置水馬。一時間,這些隱藏的紀律部隊宿舍紛紛現身,變得更為顯眼。我來到油塘,第一件注意到的就是高翔苑的水馬,告訴我這兒有紀律部隊宿舍。想起來,這還不是普通的紀律部隊宿舍,更是不久前發生過懸疑墮樓案的地方。

83. 鯉魚門邨

落成於2001–2007年,2016年擴建。人口:11144。

從鯉魚門廣場經行人天橋橫過高超道,便到達鯉魚門邨。鯉魚門廣場雖然和鯉魚門邨同名,卻不是鯉魚門邨的一部分而是油美苑的一部分,全香港應該沒有第二個案例。鯉魚門邨附近有香港其中一條最有名的海鮮街,鯉魚門邨的設計也加入了不少漁港符號。例如入口廣場的這隻木舢舨,就十分有特色。

細看之下,邨内連垃圾桶也弄成船上木桶的樣子,設計真的花了心思。

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連接鯉魚門廣場的升降機塔上的馬賽克壁畫。

從鯉魚門邨回到油塘的中心地帶,步進房委會商場:大本型。這個商場是過去的房委會商場經領匯上市後,房委會自己轄下新建的大型商場。看這個商場裝修得美輪美奐,是否反證了當年支持領匯上市的論者說只有私有化才能帶來生機的說法,並不符實?

84. 油塘邨

原落成於1964–1971年,重建於2002–2004年。人口:8699。

剛才說到油塘各屋苑的佈局問顯,油塘邨應該是最明顯的。在大本型和油塘地鐵站之間有個小廣場,算是油塘邨的入口,後面是兩座大廈。但邨中的另外三座大廈卻被兩所學校所斷開,特別是美塘樓的位置已離開邨口很遠,卻就在油美苑和油麗苑的旁邊,感覺有點隔開了。

邨内設有代表旁邊油麗苑的民主派區議員謝淑珍的辦事處。加油啊!

85. 油麗邨

落成於2005–2011年,2019年擴建。人口:27023。

來到此行最後一站,雙腿已痛得要死。剛才說到油塘邨欠缺重心,油麗邨則比較好,橫跨油塘道的平台花園頗能起到視覺焦點的功能。油麗邨的大廈十分之高,翻查資料原來是香港少數多於四十層樓的公屋大廈。

在油麗邨的一角,有一座外型明顯不同的大廈,原來是2019年新入伙的信麗樓。這大廈在規劃時曾引起「見縫插針」的批評,現在不少落成多年的公共屋邨都有擴建新的大廈,原來的居民難免會有意見。

當區區議員是第一次參選便當選的民主派議員王偉麟。加油啊!

--

--

梁啟智
梁啟智

Written by 梁啟智

- 喂,咪住先,再講清楚少少得唔得?

Responses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