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肆虐,大家都沒有心情看國際新聞。不過美國總統大選第一輪初選即將舉行,無論你喜歡與否,美國由誰當總統命繫全球,點都要注意。
先講當撈侵
經歷過去半年香港的動盪,香港多了很多當撈侵的擁躉。作為一時的政治合作,我當然接受香港人駐美遊說團同共和黨合作;不過將當撈侵當係神咁拜,就真係唔好喇。祈求民主與主由萬世都不朽,唔止係一句歌詞,更加係信念,而當撈侵每一方面都企響民主與自由的對立面。
就以呢一刻發生緊的事情為例:彈劾案。點解當撈侵會俾國會彈劾呢?因為國會批咗錢援助烏克蘭呢個民主盟友,但係當撈侵就違反國會決議扣起咗筆錢。點解呢?佢同烏克蘭政府講,嗱,你去調查拜登個仔,唔係我就唔會過水。點解?拜登係當年奧巴馬的副總統,宜家選緊總統,佢個仔之前響一家烏克蘭企業做董事,如果俾人查就可以拖累拜登選情。
呢度有兩個問題。第一,無論烏克蘭當局或者各地研究烏克蘭的評論員,都睇唔到拜登個仔有乜值得查。第二,就算當撈侵英明神武認定真係有嘢值得查,利益衝突下佢都應該委派獨立調查員,最好請埋國會介入,總之就唔可以自己同烏克蘭總統deal。現在的問題,一句講晒,就係當撈侵將個人利益(攻擊政敵)赤裸裸咁擺響國家利益(國會批准資助盟友撥款)之上。如果咁都唔彈劾,我都唔知當初開國先賢要響憲法訂立彈劾條款,不如行帝制算。
值得注意係呢件事有十萬個證人做證,包括多名以前由當撈侵任命的忠臣,今日為捍衛民主都出嚟反佢枱。當撈侵呢,過去曾經對呢班人讚不絕口,現在全部批到一文不值。響當撈侵的世界,只要你一煩到佢,就可以瞬間變condom。香港人可以唔理美國政治,但一定要明白當撈侵的人品;靠佢爭取民主,即係送上門俾佢出賣。
最後加多句,我知好多人見當撈侵加中國稅就好開心,覺得有人幫香港出一口氣。但經濟係睇長線的。當撈侵的經濟政策問題已經非常明顯,之前的減稅方案一方面增加貧富懸殊,另一方面大幅增加國庫財赤。你真係想佢帶領美國對抗中國的國進民退?我怕拒先搞到美國經濟元氣大傷。要知道,當撈侵從頭到尾只係關心佢自己咋。
民主黨點算?
當撈侵咁唔掂,民主黨有冇機會打低佢?理論上有,實際上就麻煩好多。
民主黨要贏,只要做一件事:賓夕凡尼亞、俄亥俄、密切根,同威斯康辛呢四個州入面,是旦贏其中三個。呢堆州份本來民主黨贏面都好大,上屆意外輸晒,但其實每個都只係輸好少好少,好似威斯康辛就只係輸幾千票。當撈侵可以話係美國有民意調查以來最低民望的總統,理論上要拉佢落馬不是問顯。
但理論是理論,落實到真正候選人的時候,又係另一件事。好不幸,暫時冇一個民主黨的初選候選人係可以稱得上令人振奮同眾望所歸。
拜登
Biden已經選了N次總統,次次都出唔到線,不是沒有原因的。他太過沒有魅力,而且經常失言。他意圖走中間路線,講明最緊要打低當撈侵先算。但初選講求遠見同號召力,美國政治本身也日益兩極化,這條路線能走多遠是一個問題。他雖然以大熱門的姿態參選,但至今支持度大多數時間不過三成,可見他對於很多選民來說都不是第一選擇,就是對他提不起勁。
他的一大優勢是受黑人選民支持,畢竟他是奧巴馬的副總統,而且黑人選民在文化社會議題方面也相對溫和。但他在這方面的成功反過來使這次初選有些很有實力的候選人未能突圍:例如Harris和Booker本身都是黑人,都有亮麗的政績,卻因為連本身黑人選民的支持也拿不到而要退出,其實相當可惜。
華倫和桑德斯
Warren和Sanders爭取的是激進一翼的選民,兩人都拋出相當進取的政綱,無論是全民醫療還是大學免學債等等。上屆Sanders單挑希拉利,贏得很多同情,但係今次群毆就冇咁多光環了。與此同時,78歲的Sanders剛剛先心臟病完,係咪真係能夠負擔總統職務呢?
相對來說,Warren後生過Sanders,女人本身又長命一點,年齡問題沒有Sanders和Biden那麼嚴重。Warren最大的「問題」,係佢太叻,哈佛學者出身,好容易被人話離地。對此,佢一方面狂出policy paper,說明佢講得出做得到;佢又在競選活動中和支持者瘋狂selfie(至今超過10萬張)來營造親和力,其實相當有腦。問題係激進一翼選民有限,Warren同Sanders兩個排同一條隊,兩個都做唔到民意第一,只係互換第二同第三。如果集中票源,一個人攞四成支持,已經可以穩住出線。但Sanders的支持者是死忠來的,邊有咁易過檔。之前兩人曾協定互不攻擊,但係臨近初選正式開始,枱底到枱面的撕殺經已展開。
布蒂吉格
唔鍾意老嘢?嚟個後生過我的:我上年年頭已經介紹過Buttigieg,當時對佢好有期望。某程度上佢冇令人失望:咁多個候選人,佢轉數最快,講嘢亦最得體。佢雖然好後生,但佢係所有候選人當中唯一一個當過兵,仲要係阿富汗,冇人可以睇少佢。牌面睇真係好理想。
不過佢有兩個問題。第一,佢係基。我絕對絕對絕對唔係要歧視佢,佢身為一個同性戀者可以行到今日成為主要政黨的主要候選人,真係要讚。但係美國實在好保守。佢受人注視好大程度因為佢係基,但佢不能再進一步恐怕也是同一原因。現時民調話接受到一個同性戀者做總統的比例,遠遠低過當年奧巴馬參選時話接受到一個黑人做總統的比例。Buttigieg要跨過的大山,比奧巴馬還要高。另一個問題係佢響黑人社群之間的風評一般,而黑人係民主黨的票倉,咁唔得掂。
愛俄華黨團會議
今個星期一,就係美國總統初選身一場:愛俄華黨團會議。就民調所見,以上四位支持度差不得太多。不過要注意初選不同總選,不是勝者全取的。初選的目的是要分配黨代表名額,去到暑假再由黨代表推舉正式候選人。每個州的玩法都不太一樣,例如愛俄華的玩法就是要大家留一晚出來開會做小組討論,然後每個會場得到15%到場人士支持的才可以獲分配黨代表名額,相當複雜。去到最後,可能四位候選人過完今日得到的黨代表名額完全一樣也不出奇,只是支持度高幾個百分點的一位得到在傳媒面前吹噓的機會而已。當然,由於黨團會議本身的玩法十分複雜,難保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還有彭博
講到呢度,仲未講前紐約市長Bloomberg。佢係去到最後期才決定參選,原因正是他覺得前面四位各有包袱,而撼贏當撈侵又太重要,所以決定自己出山。不過由於太遲參選,所以選擇一開始不和前面四位鬥,而是集中火力在3月3日的超級星期二當中,用他的財力大賣廣告在大州份取勝。這樣的競選策略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無法斷定有多大成功機會。不過想想這位貨真價實的億萬富翁和當撈侵同台辯論,當撈侵平時羞辱別人的招數對他將會完全無效,都幾搞笑。可惜Bloomberg最近做的電視訪問表現都很一般,明顯感到他年紀大講句說話都慢半拍,有點趕客。
講到呢到,好明顯民主黨家陣陷入咗選舉困難症:太多選擇,於是每一個選擇的缺點都變得好明顯。如果A出線,大家就會記著B的好,反之亦然。其實現在淨返四、五條友,已經比之前成十幾廿人群揪好好多。不過相信選戰還會膠著一段時間,呢鋪民主黨真係好頭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