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投訴,坊間有關今屆美國總統大選的評論欠缺養分,讓我覺得好內疚,覺得要多寫一點。其實選舉本來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放低自己,關心一下別人的社會是如何運作;畢竟是人家選總統,他們總比我們更懂當地在發生什麼事。這兒我們就不談候選人,從宏觀的角度出發,看看美國社會的一些大趨勢如何左右政治大局。
講美國政治,先要講空間,因為政治傾向出於社群經驗,而社群經驗又有明顯的空間聚集,所以一定講空間先。
我按美國統計局的劃法將美國分做東西南北,然後再按我個人觀察細分如下:
東北部(藍色):傳統新英格蘭再加上紐約、新澤西,和賓夕凡尼亞,是美國最早開發,最精英和教育水平最高的地方。
南部(紫色):從奴隸制度走過來的,以及一些南北邊界州份。這兒我再細分三個區:大西洋沿岸、墨西哥灣沿岸,以及內陸阿帕拉契山脈的高地。
中西部(橙色):美國的農業和工業心臟地帶。這兒我再細分兩個區:鐵鏽帶,和平原區。
西部(綠色):自西部拓荒而來的州份。這兒我再細分三個區:大天空、西南,和太平洋沿岸。
以上各區因為自然環境和歷史背景的不同,各自產生出相當獨特和社會特色和政治取向。要理解美國政治,就要由這些地方差異說起。
除了空間,還有時間。以下是自1988年以來按以上地區分類的總統選舉結果。以1988年為起點,是因為1984年是近代最後一次有勝出者可以橫掃絕大多數州份,往後再數合理一點。把空間和時間連在一起,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總統大選政治地理的一些特性:1)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支持有明顯的空間特色,有些地方全藍而且一直是藍,也有些地方全紅而且一直是紅;2)但也有些地方出現政治轉向,明顯地正在由紅變藍,也有些地方好像是在從藍變紅。
現在我們逐個地區看看。
東北部
美國的東北部Northeast基本上是民主黨的天下。理由有兩個,其一是這兒的城市化水平高,其二是這的教育程度也高。不計算首都哥倫比亞特區的話,教育程度頭五位的州份有三個在東北部。近年共和黨有反科學取向,拒絕承認氣候變化,學校不教進化論等等,把高教育程度的選民都推了去民主黨。
民主黨在東北部十分安穩,如果硬要說共和黨可能有機會的地方,其一是緬因州ME的郊區(緬因州按國會選區分配選舉人票),畢竟這兒是郊區而不是城市帶;其二是新罕布什爾州NH,此處有強調自由權的傳統,和民主黨多講政府監管扭轉市場失衡的政策並不完全對得上;其三是賓夕凡尼亞州,此州幅員很廣,靠近東面費城一帶比較似是傳統東北部,靠近西面匹茲堡一帶的歷史和社會結構則比較像中西部,所以會被理解為搖擺州,這點留在談中西部的時候再講。
南部
美國南部的政治當然離不開種族問題,南部本身就是從奴隸制度中走過來的,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借當年南北戰爭的將領來投射白人優越主義。而自從六十年代民權運動以來,黑人普遍支持民主黨,而南部白人則普遍支持共和黨(順帶一提,美國兩黨的政治立場不斷改變,當年解放黑奴的林肯來自共和黨,但當年的共和黨和今天的共和黨差天共地。相反,自六十年代以來美國黑人的貧窮率大幅下降,其中跌得最快的時間是六十年代詹森主政和九十年代克林頓主政的時期,黑人支持民主黨其實有很客觀現實的原因。)
大西洋沿岸
不過,南部也不是鐵板一塊的。在大西洋沿岸Atlantic從北到南走,你會發現越靠近北面,對民主黨越友善。例如特拉華DE和馬利蘭MD,基本上是民主黨的鐵膽,甚至不會有太多人視之為南部州份的了。再往下走,我們遇到第一個從紅轉藍的州份:維珍尼亞州VA。州政府所在地列治文,過去就是南北戰爭時南方政府的首都。現代政治當中,維珍尼亞也曾長期是共和黨根據地。但從2008年起,維珍尼亞基本上已變藍,連續三屆投民主黨了。當中的原因,很多時候會被理解為首都哥倫比亞特區的溢外效應。首都空間有限,很多政府部門和相關企業都把總部設在旁邊的維珍尼亞。經濟好,年輕人和教育程度高的人就會多,政治上也就轉向民主黨,成為民主黨的鐵膽了。
再下面的北卡羅萊納州NC,似乎在經歷十年前維珍尼亞的翻版。近年北卡有大量高科技公司進駐,多得Duke和UNC-Chapel Hill等一流大學的帶動,Research Triangle 搞得有聲有色。同一個故事:年輕人和教育程度高的人越來越多,政治上也就轉向民主黨。目前說北卡會成為下一個維珍尼亞可能有點早,但今屆大選北卡成為搖擺州份則是鐵一般的事實。
再往下走,南卡羅萊納州SC因為沒有北卡的經濟發展,也就維持共和黨鐵膽的位置。今屆南卡參議員改選的選情十分接近,不過應被視為例外。
然後來到喬治亞州GA。喬治亞州已經是deep south了,本身共和黨的根基很深厚,但今屆也明顯地有鬆動,甚至乎民主黨勝出也不會太過意外。當中的原因,和上面一樣,喬治亞州近年經濟很好,2017年經濟增長全國排名第五。再者,喬治亞州本身的黑人比例很高,不計算首都哥倫比亞特區的話是全國第三,如能動員起來的可以帶來巨變。總的來說,維珍尼亞州是已經變天,北卡羅萊納州是變天進行中,喬治亞州則是變天剛開始。
最後就是永恆的搖擺州:佛羅里達州FL。佛羅里達的特點是熱,而這點影響到當地的政治。東北部紐約波士頓怕凍的年輕人搬到佛羅里達,使這地方向民主黨移動;佛羅里達又開了很多超級老人院,吸引全國各地的老人前來養老,使這地方向共和黨移動(老人票近幾屆都傾向共和黨,但今屆因為疫情例外)。此外,佛羅里達靠近加勒比海,從波多黎各過來的支持民主黨,從古巴過來的支持共和黨。這四組力量互相拉扯,使佛羅里達成為全國最重要的搖擺州。
如有興趣人口變遷如何影響這些地方的選情,可看這個詳細討論。
墨西哥灣沿岸
相對來說,墨西哥灣沿岸Gulf的討論比較簡單,四個州都是共和黨的鐵膽,長年都支持共和黨。我們平時看關於黑奴的電影,故事背景如果不是密西西比州MS就是阿拉巴馬州AL,因為這些地方會被視為南部文化的原形。
德州的情況近來有點複雜。德州是共和黨鐵膽當中選舉人票最多的州份,是共和黨後防根據地。但從數據上,實在是山雨欲來。2012年時,共和黨在此有16個百分點的優勢;2016年,優勢跌到9%;2018年,再跌到不夠3%。今屆到目前的民意調查,共和黨的優勢都在抽樣誤差之內。這對共和黨是一個極大的警號。畢竟,德州是個巨無霸,有38張選舉人票。如果民主黨贏得德州,加上2016年贏得的州份,就算密切根MI、威斯康辛WI,和賓夕凡尼亞PA再輸多一次,仍然夠票勝出總統大選。
大膽一點說,如果德州變天,共和黨除非大幅改組,否則可能永遠不能再當選總統。
有這樣的改變,同樣和人口變遷有關。德州幾個大城市的經濟發展很好,高科技工業發達,加上氣候和暖,奧斯汀等地的文化產業又很有特色,吸引大量年輕人前來。而且德州就在墨西哥隔離,墨西哥移民的後代已差不多夠歲數成年可以投票。雙重力量加起來,一直都有評論認為德州早晚都會變天,不是這一屆就是下一屆。
高地
來到阿帕拉契山脈高地Highlands,這幾個州要和其他南部州份分開討論,因為它們雖然也是共和黨的鐵膽,但好幾個州份曾經在1992和1996年兩屆投過給民主黨。無他,克林頓來自亞肯色州AR,戈爾來自田納西州TN;在他們那個年代,兩黨政治沒有那麼二元分化,一些相對溫和的民主黨人還是可以在這些地方勝出的。現在不行了,這些州份廿年前就已經「藍轉紅」了。
中西部
前面說到南部的一些州份正在經歷「紅轉藍」的過程,那麼有沒有一些地方是「藍轉紅」的呢?共和黨現在寄望的,是中西部。
平原區
中西部分開鐵鏽帶Rust Belt和平原區Prairies,其中農業為主的平原區一早就是共和黨的了(城市化、經濟和教育較好,以及曾有礦業歷史的明尼蘇達州MN例外)。不過要注意愛俄華州IA過去是親民主黨的,近年才飄向共和黨。特朗普的貿易戰對愛俄華的農業打擊很大,值得留意。
鐵鏽帶
鐵鏽帶是美國的老工業區,過去工人運動為民主黨留下根基(印第安納州IN是例外,因為城市化程度明顯比其他鐵鏽帶州份低)。
上屆特朗普一舉拿下鐵鏽帶的密切根州MI、威斯康辛州WI、俄亥俄州OH,還有旁邊這兒算成是東北部的賓夕凡尼亞,被視為鐵鏽帶藍轉紅的警號。事實上,俄亥俄州本身已是一個越來越紅的搖擺州,有說法認為其他的鐵鏽帶州份也會跟著俄亥俄一起變紅。
這說法的假設,是鐵鏽帶老工業區因為經濟轉型,有大量低學歷藍領工人沒有出路。誰能觸動他們,就能勝出。奧巴馬在2012年那一屆,指出他出手拯救了汽車製造業(事實),而共和黨的羅姆尼卻寧願汽車製造業破產(也是事實),於是便勝出了鐵鏽帶。來到上一屆,特朗普把希拉利描繪為華爾街精英,然後因為勝出鐵鏽帶而爆冷贏得總統大選。
鐵銹帶可否為共和黨帶來轉機?這兒有兩個問題。第一,正如上文所說,如果南部經濟較好的州份「紅轉藍」的速度加快,那麼即使鐵銹帶「藍轉紅」也不足以補足因而失去的選舉人票。密切根、威斯康辛,和賓夕凡尼亞加起來有46票,但德州和喬治亞加起來有54票。一來一回,還是不夠。
第二,上屆特朗普的勝出是否只是一個意外,其他共和黨人甚至特朗普自己也不能複製?現在拜登在這些州份可是明顯地領先,而且幅度大得就算民調有如2016年一樣程度地再錯一次,他仍然會勝出。當然,也有可能拜登的選情才是例外,因為遇上百年不遇的疫情。鐵銹帶往何處去,言之尚早。
西部
西部的政治地景可分成三個區:大天空Big Sky是共和黨,太平洋沿岸Pacific是民主黨,西南Southwest則正由共和黨轉為民主黨。
大天空
我把洛磯山靠近北面的州份稱為大天空(Big Sky),因為這兒人煙稀少,處處國家公園,處處見天空,蒙大拿州MT還真有個地方叫Big Sky。
大天空有放牧傳統,農業州本來對共和黨就有利。加上住在荒蕪地方的人通常持槍,對民主黨的槍械管制也有介心。不過也不是說民主黨就不能勝出,一些州長或參議員選舉還是有機會的,總統選舉人票就很難了。
順帶一提,猶他州UT是摩門教的聖地,宗教保守同樣有利共和黨。不過特朗普道德水平太低,在這兒得票明顯下降⋯⋯不過這兒的選民更不喜歡民主黨,所以選舉人票還是落在共和黨的手上。
太平洋沿岸
加州CA、俄勒崗州OR,和華盛頓州WA的經濟都很好(荷里活、信息科技、互聯網,還有航太工業),而且十分重視環保,所以共和黨基本上沒有生存空間。過去共和黨在一些近郊(如加州橙縣)還有些根據地,現在都撐不下去了。
夏威夷州HI本身就是個多種族州份,共和黨在此沒有市場。
阿拉斯加州AK是太平洋沿岸的例外。當地文化上靠近大天空的那種無拘無束,產業上以石油開採為主,所以靠向共和黨。
這幾個州份沒有甚麼改變的空間。上屆眾議院民主黨在加州贏66%對33%,今屆普遍預期拜登會在加州得票超過六成,兩黨都懶得在這兒賣廣告拉票。如果有人告訴你今屆加州會變天,要不他在嘩眾取寵呃廣告費,要不他病了你該帶他去看醫生。
西南
相對於大天空,西南同樣是人煙稀少的洛磯山地帶。但相對於大天空,西南有一個很不同的地方:人口正在顯著增長中。西南人口增長,除了因為天氣暖和來自墨西哥的移民外,也是因為經濟好。例如科羅拉多州CO的大學辦得好,於是經濟也搞起來,年輕人就多起來了,於是就投向民主黨了。回顧近三屆大選,科羅拉多、內華達州NV,還有新墨西哥州NM一直都是投民主黨的了。
亞利桑那州AZ是西南的一個例外,可說是藍海中的一點紅。亞利桑那有很強的共和黨傳統,有金水和麥凱恩。這些巨人撐起了亞利桑那的共和黨。不過,隨著外來人口遷入,評論相信亞利桑那轉藍也是遲早的事。現在麥凱恩已過身,他身前也看不過眼現在的共和黨,麥凱恩的遺孀亦開口支持拜登。加上該州參議員改選,民主黨候選人極受支持,協同效應下預期今屆很可能就是亞利桑那轉藍的時間了。
總結
走完美國一個圈,不難發現整體來說,紅轉藍的地方比藍轉紅的地方要多。這點和個別候選人的關係不大,而是整體社會大勢。共和黨反同性戀和不承認氣候變化的政治立場,得罪高學歷的選民,而社會中高學歷的選民只會越來越多。不同州份的改變,在於這個社會大勢在該州份發生得有多快。
我們看看以下這個全國選民數字的分析:
從1976年到2018年,沒有學位的白人選民從71%下降到39%。共和黨以這些選民作為票源,長遠來說支持基礎只會越來越窄。
這不是說共和黨就不能贏得選舉,上屆特朗普不就是勝出了麼?當中的關鍵,在於口講支持沒用,選票要投到票箱中才是真的。民主黨的選民基礎較闊,但不出來投票的話還是會輸。美國政治有句說話,叫 democrats fall in love, republicans fall in line,意思是民主黨人總要遇到明星級的候選人才會出來投票,共和黨人則不理誰是候選人都會出來投票(情況和香港的民主派選民與建制派選民的習慣其實很似)。如是者,當民主黨派出來的候選人特別不吸引的時候(講緊你呀希拉利),共和黨就有機可乘。放在今屆大選,民主黨人嬲到震,投票率扯高,本來的選民基礎優勢才能發揮出來。這兒可對比香港上屆區議會選舉,平時民主派輸區議會並不是沒有支持,而是支持者沒有出來投票;到他們覺得不投不行,就會帶來大勝。
再往下走,我們當然不能一口咬定民主黨以後都會佔優。可想像到了2022年中期選舉,假如沒有了特朗普,民主黨人又回到本來懶得投票的狀態,說不定到時會輪到共和黨大勝,就像是2008–2010的翻版。但總體來說,共和黨的票源越來越窄,是一個他們必定要面對的問題來的。美國選民其實不太理會外交,只有百分之一的選民認為外交立場最重要。共和黨的內政立場和選民脫節,才是阻礙他們勝選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