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刊於《信報》 2018年6月30日,題為〈特朗普自導偷導危機撈本錢〉)
美國近月針對無證移民的家庭分離政策引起廣泛爭議。可惜移民問題在香港本身也十分敏感,輿論往往帶著本港的爭議來看美國的問題,錯解美國的實際情況。要理解這次爭議,得先明白美國的移民議題和香港的有何不同,而今次家庭分離政策本身又揭示當前美國政局的什麼問題。
美國現時大約有一千萬名無證移民,雖然反移民輿論往往會視之為災難危機,但實際數目過去十年其實沒有增加過,而新近入境的比例更是不斷下跌中。無證移民粗略來說可分兩種。第一種是經濟移民:美國長年對無證移民沒有嚴加監管,因為美國其實需要這些無證移民打工。統計指有八百幾萬無證移民在美國工作,他們往往是在農場做苦工,沒有他們的話很多農場要關門,只是政府不願承認。因此,不少評論都指美國對待無證移民的政策既矛盾又虛偽。
第二種是尋求庇護。不少中美洲國家長期政局不穩,國家無力管治,幫會橫行無忌。在這樣的社會,不少人很容易會因為得罪幫會而要奔走他國逃亡保命,而美國正是他們尋求庇護的目的地。如此局勢,得追究美國過去在中美洲的多次政治甚至軍事介入,如危地馬拉、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和巴拿馬。數十年來,有支持叛黨武裝起義的,有支持政府血腥打壓異己的,有派兵入侵推翻政權的……今日中美洲的治安敗壞美國很大程度要負上一定責任,美國在無證移民議題並非純粹的受害者。
說回現在家庭分離政策的的問題,重點是當執法人員截獲無證移民,或他們走到關口提出庇護呈請時該怎樣處理。美國講法治,就算遣返也得按程序,而等候庇護資格申請的審訊更可長達數年。回到前朝奧巴馬政府早期,做法是把截獲的父母和幼童一起監禁,從速處理遣返。不過此舉被法院推翻,認為政府不能無限期拘留幼童。奧巴馬政府為免幼童要和父母骨肉分離,只好選擇同時釋放父母和幼童,要求他們到法庭審理當日回來應訊即可。
這個做法被特朗普批評為「捉完又放」,變相鼓勵無證移民闖關。事實上,去年有四萬名無證移民在釋放後便消失於人海,沒有回來法庭應訊(不過站在美國顧主的立場,這可能正正是此制度的優點而非缺點)。那麼特朗普怎樣做呢?法院不准拘留幼童,卻沒有說不准拘留成年人,那就把父母和幼童分開處理吧。這做法在本年四月起落實,數以千計幼童被迫與父母分隔,被廣泛批評不顧人道。美國多個兒科醫學會發表聲明,譴責做法會對幼童做成無法補救的傷害。與此同時,執法部門也沒有足夠資源處理突然增加的成人拘留和兒童照顧,傳媒紛紛報道邊境地區的混亂場面。
在法治社會,即使殺人犯也一樣有人權,行刑前還得照顧三餐一宿和心理健康,何況尋求庇護者在法律上應視為潛在受害者而非罪犯,當然不應承擔不必要的壓力。特朗普雖然任來做過很多有爭議的決定,但民意反彈都遠遠不及今次。民意調查指只有四分之一的美國人支持政策,多家航空公司表明不會協助運送被迫分離的幼童,有為移民提供法律援助的網上籌款在五天內籌得一千七百萬美元,就連平常支持共和黨的意見和宗教領袖也開腔反對。
面對巨大壓力,特朗普政府的回應毫不一致。司法部長塞申斯和幕僚長凱利都聲稱這做法是要阻嚇未來的闖關者;塞申斯更拿出《聖經》的經文來為自己辯護(雖然美國明明不是一個神權國家)。國土安全部長尼爾森在國會作供時卻又聲稱政府「沒有家庭分離的政策」。那麼特朗普自己呢?他一方面說不忍心見到家庭分離,然後又說政府只是執行現有法律,別無選擇,並責怪問題是由民主黨做成,儘管當前國會兩院明明是共和黨佔多數。共和黨領導曾邀他到國會解釋對移民法案的要求,他到場後卻只顧吹噓「特金會」;到了國會自己提出新的移民法案,特朗普又威脅會行使否決權。
輿論不約而同地指出此等回應背後的混亂。畢竟,一個政府在邏輯上是沒有可能同時聲稱一個政策是不存在、合法、刻意、不應該的,而同時又是政敵的責任。最奇怪的,是在聲稱自己受法例所限必須拆散家庭之後,特朗普又簽署命令把政策改為父母和幼童一起監禁,然後又稱贊自己如何勇於解決移民問題,儘管一般預料這個命令很快會被法院推翻。
要理解此等混亂,得先接受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特朗普本來就是一個沒有什麼原則的領袖,這次「零容忍政策」的目的純粹是一個選舉操作。隨著中期選舉臨近,特朗普很需要新的話題來鞏固票源。輿論普遍認為共和黨有機會失去眾議院,民調顯示早前的減稅措施並沒有帶來民意支持,而通俄門調查的結果又很有可能在今夏揭盅,特朗普只好回到他從參選開始屢試不爽的套路:一切都是新移民的錯。
如前文所述,墨西哥邊境截獲的無證移民近年大幅下降,去年數目只有二千年時的不足五分之一。說到治安,德州的調查顯示無證移民犯殺人案的比例比本地人低四分之一。至於阻嚇後來者,記者訪談顯示那些無證移民父母不會因為骨肉分離的可能就打消把孩子脫離幫會槍戰的決心。這些論點相關學者多數耳熟能詳,不過一般人投票往往講感覺。表面上,特朗普在是次爭議中好像進退失據,但移民議題已因此重新成為民眾關注的熱點,往後特朗普就有機可乘。
特朗普此舉甚有「做deal」風範,但拿尋求庇護者來當自己的政治籌碼,實在無法給予任何贊賞。
(圖片來源:Rolling Stone)